神學/教義
中國基督教的《紅樓夢》何時出現?:容靈文學與創作論集
優秀的基督教文學何時才會盛放?中國基督教的《紅樓夢》何時才能出現? 作者熱愛文學,心繫基督教文學發展,多年來默默筆耕,鼓勵信徒和教會更加重視基督教的文學創作。他決志以寫作事奉神,至今三十五載,現結集多年寫作心得,與讀者分享對小說創作的研究反思,以及對深度信仰作品的探討闡釋,娓娓道來文字路上..
中國教會本色化運動(1919-1927)
1919-1927年在中國出現了一股反基督教思潮,當時的中國教會面對這個挑戰,與國外差會逐漸脫離關係,開始發展教會的自立運動。本書即是探討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採用歷史關聯法,亦即在一連串「反基督教」的文化事件、政治事件中,探索其與中國教會之回應,特別是與本色化思想的興起和發展之間的關聯。 作者在書中..
中國近代基督教史論集
五十年前,在香港專門硏究中國及香港教會歷史的學者不多。而李志剛牧師就在這時候決心在這方面硏究和發展,師承羅香林教授,經多年來的努力,學有所成,榮獲博士學位,除了在香港及海外四出講學和授課外,還出版了許多著作。李牧師的著作幫助信徒和社會人士瞭解基督教,以及各宗派和機構,在中國及香港的開始及發展,可以尋..
中西典籍的互譯與互釋(上下冊)-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叢刊56
關於中西之間的思想對話、中國古代典籍的外譯和詮釋、中國思想何以進入西方的概念系統等關鍵話題,與之相應的國際會議或工作坊已有不少。至於「譯」與「釋」之間的相互關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與內地多所大學合辦的系列論壇可能最為深入。這一系列論壇已舉辦過三届。論文內容各異,然而無論「中西交流與當代語境」、..
二十一世紀宣教力:從亞細亞聖徒訪韓聖會看散居華人(diaspora)宣教
訪韓盛會舉辦至今已有三十個年頭,任何海外聚會若能連辦三十年絕非易事,若非神的作為,豈能做成?這個最初針對日本基督徒舉辦的聖會,幾年後改以散居華人基督徒為主要參加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的轉變,其中有神的美意。訪韓聖會對世界各地的散居華人教會影響甚鉅,聖靈的大能在聚會期間臨到許許多多人身上;這群人經..
二十一世紀的宣教:普世宣教的神學論據
自新千禧年開始後,基督教會需要重新思考她在宣教上的責任。在全球化、資訊科技的出現、大批以移民或難民身分的人口轉移,以及貧富之間的鴻溝劇化,宣教就要面對全新的問題,同時也是全新的機會。 要實踐教會的宣教責任,就需要對現代生活和教會在這世界的職分,作出正確的評估。為新的目的和宣教處境劃出全面性..
五旬宗及靈恩運動:研究導論及趨勢評估
靈恩運動在全球迅速發展,近50年間,增長高達9.6倍,聲稱已有6億信徒。這運動的興旺,對傳統福音派來說,可謂憂喜參半──既因福音廣傳而感到欣喜,又擔憂基督信仰會出現偏差。加上,近年有所謂「泛靈恩現象」,不少福音派堂會也效法靈恩派的做法,以致靈恩和非靈恩之間存著灰色地帶。由是,福音派對靈恩運動應採取何..